银行信用卡的利率堡垒,正在行业寒冬中悄然融化。
“信用卡透支利率可以低至0%了!”一则来自光大银行的公告,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信用卡市场激起层层涟漪。
9月29日起,光大银行信用卡透支利率收取标准从原来的“日利率万分之三点五至万分之五”调整为“日利率0%-0.05%”。
这意味着,在极限情况下,优质信用卡用户有望获得最低0%的透支利率。
这一调整,打破了长期以来信用卡透支利率日利率0.05%的刚性局面。
截至最新情况,已有至少6家银行在公开信披渠道或信用卡领用协议中,对信用卡透支利率标准进行了类似优化。
一、利率市场化进入实质性阶段
信用卡透支利率的调整,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迈出了关键一步。
展开剩余81%今年8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拟对《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等4件规范性文件进行修改,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核心内容则是删除关于信用卡透支利率上、下限管理的规定,赋予银行更大的定价自主权。
回溯历史,我国信用卡利率管理经历了三个阶段:固定利率时期、区间管理时期和现在的全面市场化时期。
1999年,央行颁布《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规定了日利率万分之五的统一定价模式;2017年初,央行取消统一标准,实行透支利率上限和下限区间管理。
2021年,央行进一步取消信用卡透支利率上下限管理,但直到今天,银行才真正开始运用这种自主定价权。
不过,光大银行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机构,此前昆仑银行就曾将信用卡透支利率定为日利率万分之四,低于行业普遍的万分之五标准。
但因其市场规模较小,并未引起行业广泛跟进。
二、信用卡市场的寒冬来临
信用卡透支利率的调整,发生在行业深度调整的背景之下。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达7.15亿张,较一季度末减少600万张,较去年年末减少1200万张。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一数据已连续11个季度下滑,较2022年时的最高位8.07亿张下降11.4%。
同时,上市银行2025年半年报显示,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9家主要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卡贷款余额合计7.56万亿元,相较于年初减少近2000亿元。
曾经被视为零售金融“流量入口”的信用卡,如今已进入存量竞争时代。
比如我自己,这两年陆陆续续把6张信用卡注销了4张,现在就留了一张日常用,还有一张当备用。
销卡的原因有很多,需要交年费、忘记还款有征信风险、额度太高怕“管不住手”。
更年轻的用户则更倾向于使用互联网信用产品,对比之下,信用卡的账单日、还款日、最低还款、循环利息、年费政策就像一套需要背诵的使用说明,感觉有点麻烦。
三、逆境求生多于垂死挣扎
面对行业寒冬,银行信用卡业务不得不寻求突围,降低透支利率,表面上是减费让利,实质上是精细化客户经营的开始。
资深信用卡专家认为,下调信用卡透支利率,对能够全额还款的客户可能影响有限,但可以有效维护那些无法一次性全额还款而又有还款意愿的客户,减轻他们的还款压力。
信用卡透支利率个性化定价意味着信用卡中心的客户经营理念发生了微妙变化,对价值客户的理解更加宽泛。
对于银行而言,没有能力全额还款但又有还款意愿的客户,也是好客户。
此外,消费贷产品的竞争压力也是银行调整信用卡利率的重要因素。
按此前信用卡0.05%日利率计算,信用卡透支年化利率水平达到18%,而消费贷年化利率已降至3%甚至2%水平,信用卡透支消费的竞争优势减弱。
近年来,银行业已经进行了一系列减费让利措施。
去年,六大国有银行集体发布公告,提升容差服务限额至100元,如持卡人当期未全额还款,且未归还部分小于100元(或等值外币)时,视同持卡人正常全额还款。
四、未来展望
信用卡透支利率调整将推动行业从“拼规模、拼营销”转向利率定价、风险管理与服务体验的综合比拼。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取消透支利率上下限管理将显著提升商业银行自主经营能力,银行可依据业务定位、客户信用状况实施差异化定价。
未来信用卡利率将呈现“两极分化”,头部银行通过低利率争夺优质客群,中小银行则聚焦区域市场或特色场景。
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
0%透支利率的出现,不会是终点,而应该是起点。
未来,信用卡不再仅仅是支付工具,更将成为集信用管理、财务规划、消费权益于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载体。
对于持卡人来说,在享受更低利率的同时,也需要更加理性地使用信用卡,保持良好的个人信用记录,这将是未来争取更优惠金融服务的最重要“资本”。
发布于:江西省鼎盛配资-配资策略平台-上海股票配资一览表-场外配资是什么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